close

  烏克蘭之爭中的諷喻
  《環球》雜誌記者/柳絲
  另一個世界
  3月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就烏克蘭局勢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通話時,指責俄羅斯派兵進入克裡米亞。默克爾抱怨說,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現實脫節,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小白鼠
  3月4日,普京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在烏克蘭問題上,西方國家是在拿烏克蘭當作實驗用的“老鼠”。
  “我有時有這樣的感覺,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幫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拿老鼠做實驗,對他們的行為後果不太瞭解。”普京問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誰能解釋?根本沒有任何解釋。”
  希特勒
  3月4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一場募捐宴會上,指責普京在克裡米亞的軍事行動,讓人想起希特勒當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希特勒在30年代就是這麼乾的。……(希特勒說,)他們遭到了不公正對待,我必須保護我的人民。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這麼緊張的原因。”
  但她第二天則否認拿普京和希特勒做對比。希拉里說:“我只是想讓大家有點歷史角度。我當然不是在做比較,但我建議我們或許可以從被用過的策略上學到點什麼。”
  克裡米亞人的聲音
  《環球》雜誌記者/趙嫣 賈宇辰(發自克裡米亞)
  克裡米亞半島辛菲羅波爾市,3月2日上午,街道寂靜安寧,行人不多,偶有車輛駛過。初春時節的風吹面不寒,夾雜著海邊空氣的濕潤味道,與離開基輔時的陰冷天氣相比,給人的感覺甚是愉悅。
  出租車司機納茲洛夫一邊幫我們搬行李,一邊說:“現在很平靜,你們看一切都很正常。”談及市中心的情況,他說,“聽說市政府和議會大樓里有俄羅斯人。”
  通向市中心的多個路口已經封鎖,沒拉封鎖帶,每個路口只守著兩名警察和一輛警車,車輛禁止通行,行人則暢行不虞。
  走向位於市中心的共和國議會大樓,遠遠地就聽到擴音器里俄語歌曲的聲音。數百人圍在議會大樓前的廣場上,處在中心位置的是一名手拿演講稿的中年男子,他正在用純正的俄語向廣場上的人群介紹近幾天的局勢,當他講到克裡米亞共和國總理向俄羅斯請求經濟援助時,廣場上的人群立刻發出贊同的歡呼聲。
  隨後發表演講的,是當地統一俄羅斯黨副主席波隆斯基。他說:“現在媒體和電視上有很多關於克裡米亞動武的報道,但在我們這裡,一切平靜,我們知道那些都是謊言,那是我們的自衛隊,我們要保衛自己,展示自己的意志,沒有任何人強迫我們。”
  站在記者身邊的老奶奶不住點頭,隨著人群高喊“榮耀屬於俄羅斯”、“辛菲羅波爾、克裡米亞、俄羅斯”。不遠處,議會大樓頂層高高飄揚著紅白藍三色的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旗幟和由同樣三種顏色組成的俄羅斯國旗。
  從不諳世事的孩童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人們大都佩戴著俄羅斯國旗色彩帶和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彩帶,這和“5·9勝利日”的莫斯科街頭毫無二致。走在辛菲羅波爾市街頭,俄語寫就的招牌、門牌比比皆是,對應的烏克蘭語說明則標註在旁邊或者不太顯著的地方。
  在辛菲羅波爾機場持槍守衛的當地武裝人員對我們說,我們就是當地人,保護自己的安全,對於獨立或是加入俄羅斯或是留在烏克蘭,我們要作出自己的選擇。
  動蕩不定的政治形勢,瀕臨崩潰的經濟現狀,四處求援的外交窘迫,口惠而實不至的虛假盟友,虎視眈眈的昔日老大哥,這是今日烏克蘭之灰暗現狀。這種黯淡的前景、割裂的政治格局,也加劇了民眾的離心傾向。在基輔,烏克蘭臨時政權斥責俄羅斯正在分解烏克蘭國土;而在辛菲羅波爾市,在紀念衛國戰爭勝利方尖碑下方的一塊牌子上這樣寫著:“與其留在這樣的烏克蘭,我們不如和俄羅斯在一起!”
  西方是如何搞砸的
  對於不斷出現在基輔的西方“調停者”,俄羅斯總統普京諷刺西方是在“攪渾水”。他說:“我不知道烏克蘭是否需要調停。倘若需要,他們應當表明這一訴求。但在我看來,調停者越多,問題就越多。我們有句俗語,叫做‘7個保姆照看的孩子反而沒了眼睛’。”
  《環球》雜誌記者/劉莉莉
  去年11月,在時任烏總統亞努科維奇的辦公室里,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傑弗里·派亞特正襟危坐。很快,總統辦公室主任謝爾蓋·列沃奇金帶來了一個“壞消息”:“我簡直無法相信,總統說我們將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
  這是烏克蘭危機演變中關鍵的第一回合。在這個回合中,美歐落在了下風。但經過一系列的密謀,三個月後,原先似乎穩如磐石的亞努科維奇政權在街頭運動中被推翻,親西方的反對派掌握了政權。這是第二個回合。
  只是較量還沒有結束。俄羅斯總統普京迅速採取反制措施,大批俄軍開進烏克蘭的克裡米亞,這個俄羅斯族占多數的地區“脫烏入俄”的呼聲不斷高漲。
  指責、抗議、製裁……美歐對俄羅斯怒目而視,卻顯得有心無力。畢竟,為克裡米亞或烏克蘭而與俄羅斯兵戎相見,不符合西方的利益。而反思烏克蘭危機的演變過程,也與西方一系列誤判有莫大關係。
  亞努科維奇為何“翻臉”
  不得不說,烏克蘭這個國家比較“悲催”,長期以來一直在歐盟和俄羅斯兩個“巨人”中間左右權衡。甚至於,烏克蘭已經形成東部“親俄”和西部“親歐”的格局,即使是本國的政黨和民眾,也無法在外交政策上形成統一意見。
  烏克蘭素有“小俄羅斯”之稱,是莫斯科的“小兄弟”,不僅對“老大哥”有著先天的心理依賴,就連經濟命脈也是握在人家手中。俄羅斯憑藉巨額貸款援助和天然氣供應兩張“王牌”,就足以讓烏克蘭“低頭”。
  然而,融入歐洲的願望在烏克蘭也不乏民意基礎。不少烏克蘭人希望,未來入歐以後,可以獲得赴歐免簽待遇和更多的工作機會。
  歐盟與烏克蘭的對話可以追溯到蘇聯解體之時。近些年,烏歐之間的會談聚焦於涵蓋政治經濟合作的“聯繫國協定”。如這項協定能最終簽署,將大大拉近歐盟與烏克蘭的關係。
  美國媒體援引相關官員的話說,為了在不觸怒俄羅斯的基礎上拉近烏克蘭同西方關係,美歐之間做了分工:歐洲的任務是在2013年11月的最後期限前與烏克蘭簽署協議;美國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促使烏克蘭推行嚴厲的經濟改革。
  對西方的“挖牆腳”舉動,俄羅斯表示了極大的憤怒。俄羅斯於2013年前三個月開始減少進口烏克蘭商品。隨後,針對那些傾向於與歐盟簽署協議的烏克蘭寡頭,俄羅斯發起了一場貿易戰。
  去年10月,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的獨立國家聯合體會議上,亞努科維奇再次為烏克蘭與歐盟簽署協議辯護。當天,他與普京進行了簡短的會晤。美國官員相信,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俄羅斯向烏克蘭施加了更大的壓力。
  實際上,亞努科維奇也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在兩邊都“不得罪”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獲取經濟利益。他曾在會見歐盟負責擴大和睦鄰政策問題的委員斯特凡·菲勒時,開出了數百億歐元的“天價”,菲勒斷然拒絕。
  但一些分析人士也認為,烏克蘭政府拒絕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根本原因,並非俄羅斯的壓力,而是西方提出了亞努科維奇無法答應的政治條件——要求釋放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這將對亞努科維奇政權帶來極大的威脅。
  最終,亞努科維奇選擇了“向東看”。去年12月17日,他飛抵莫斯科,出席俄烏國家間委員會會議,並獲得來自普京的150億美元財政援助以及廉價天然氣的“救急禮包”。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編輯:SN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d51odstf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